如題,因為看到課本介紹紅樹林,所以才有這個想法,但完全不知可不可行,也覺得似乎很荒唐,拜託名人高士指點迷津阿!謝謝







  • 2006-02-18 10:01:12 補充
    er">


    1。example:

    紅酒中的「單寧」,可使纖維柔化、感覺肉質更加細嫩;白酒中的「酸」,可增加口感的清爽活性,就海鮮而言,並具去腥作用,這些都是葡萄酒來襯托食物之例。相對的,食物亦可來調節葡萄酒在口中的感覺,譬如,大家可能有這種經驗:當品嚐一瓶年輕的波爾多紅酒,因單寧仍重,在口中感覺澀味十足,但是若配上一口食物,尤其是富蛋白質的肉類,立刻會感覺酒較為柔甜,這是因為蛋白質與單寧結合,並使單寧柔順,就如同一杯苦澀的濃茶(茶亦富單寧),當加入一些牛奶後,會頓覺好喝;又如有人可能不喜歡光喝帶甜之白酒,但是若配上有厚重奶油醬汁的食物,因口感之比對,會覺得甜味會退去,一些原本無法查覺的香味頓時,常令人有驚艷之感覺;再如乳酪與紅酒的絕配,亦是單寧與蛋白質的結合,反之,乳酪配白酒就必需有選擇性。

    傑克‧麥斯凱利博士(Dr. Jack Masquelier),OPC的發現人暨專利萃取法發明人。



    2。research:

    1948年,法國波爾多(Bordeaux)大學生物醫學院的傑克‧麥斯凱利(Jack Masquelier),從花生皮中分離出一種無色的物質-OPC(前花青素低聚物),經過實驗研究,發現OPC對身體具有保護及強化的健康效益。麥斯凱利博士並研究發明特殊的萃取方法,陸續由松樹皮及葡萄子中,萃取出品質穩定及安全的OPC物質,經過廣泛的醫學及科學測試,發表多篇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論文,獲得法國、英國及美國等多項專利。

      麥斯凱利博士OPC專利的取得,是為了要清楚區隔「麥斯凱利博士的OPC」與其它眾多由葡萄子或松樹皮製成的營養品。在法國,「麥斯凱利博士的OPC」被廣泛的測試,其效益確實已享有如藥物之地位,而OPC對健康的獨特助益也被廣為宣傳、推廣。

    專利萃取方法

      以Dr. Jack Masquelier 發明的專利萃取法,精確的萃取出2-5個分子組成的flavan-3-ol,去除單寧(超過5個分子的組成),品質純度比一般市面上的萃取物高出甚多。

    >>OPC的品質與純度

      含前花青素(Proanthoc yanidins)的多酚類萃取物中,包含由不同個數的「flavan-3-ol」所組成的分子,2-5個「flavan-3-ol」組成OPC(前花青素低聚物),5個以上的「flavan-3-ol」歸類為單寧(tannin),萃取物中OPC與兒茶素是有益身體的主要成份,含量最多的單寧對身體並無特殊的保健效益。以葡萄子而言,不同的葡萄品種、生產季節、處理方式,都會影響到萃取物的成分含量。依下列數據所示,一公斤葡萄子所萃取出的物質中,OPC含量相差可達十數倍。



    ‧兒茶素含量 50~1000mg;

    ‧OPC含量 120~1400mg;

    ‧單寧含量 1250~1700mg。

      「麥斯凱利博士的OPC」,在萃取過程中,特別將單寧去除,僅留下OPC、兒茶素及微量的植物營養素。一般的葡萄多酚萃取物中,可能有一半是無用的單寧。

    >>葡萄子商品的秘密

      葡萄多酚中包含兒茶素、前花青素、花青素及其他成份。前花青素又包括OPC(前花青素低聚物)及單寧,一般的葡萄子萃取物中,大部份為單寧(可達80%),不同品牌葡萄子萃取物所含的OPC純度不同,亦無法以簡單的方式區別。

    《葡萄子品質分類》

    籠統描述含有95%葡萄多酚:包含兒茶素、前花青素、花青素、其他。

    宣稱含有95%前花青素:包含兒茶素、OPC、單寧。

    麥博士OPC:去除單寧,95%中只含有OPC及兒茶素,品質最精純。

    葡萄多酚中包含兒茶素、前花青素、花青素及其他成份。前花青素又包括OPC(前花青素低聚物)及單寧,一般的葡萄子萃取物中,大部份為單寧(可達80%),不同品牌葡萄子萃取物所含的OPC純度不同,亦無法以簡單的方式區別。

    《葡萄子品質分類》

    籠統描述含有95%葡萄多酚:包含兒茶素、前花青素、花青素、其他。

    宣稱含有95%前花青素:包含兒茶素、OPC、單寧。

    麥博士OPC:去除單寧,95%中只含有OPC及兒茶素,品質最精純。

     在有人專利發明下,要萃煉丹寧恐怕是不能一蹴可幾的,換句話說,除非你再來個unique method,建議可以換個方向來做科展。



    參考資料
    http://www.opc.ebiz.tw/opc/about.asp  http://www.jwit.edu.tw/~s9138032/new_page_6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