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城老街的歷史
他是崇什麼時候建造的
建了幾年了
當事他們在做什麼呢?



er">


頭城老街「和平街」古稱「頭圍街」,目前隱於頭城街鎮之中,回首老街昔日之風華與今日之珍貴古貌,須自清嘉慶元年先民入蘭後,在烏石港南方築起拓荒開蘭最早的城鎮「頭圍城」談起,由於當時宜蘭的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是烏石港,和平街便沿著接臨烏石港的河岸繁華興盛起來,成為清朝時代宜蘭最重要的商業區。



  老街南北走向,起始於北門至南門街尾,街的兩端各建有一座福德祠,象徵著護財常保和平街的繁榮豐裕,自北門福德祠起往南循序探訪有「十三行」、「盧宅」、「吳宅」、「新長興樹記」、「慶元宮」及街尾的「南門福德祠」。



  從建築歷史背景溯源和平街遺址,「十三行」是閩南式的傳統風貌,以石材為基,木結構之厚實屋身,紅瓦斜屋頂,據說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船頭行。



  經過了十三行之後,緊鄰的是溶合了日式屋頂西式圓拱柱飾的「盧宅」,其建材採洗石仔及白磚牆,整棟建築東西合璧混合了多種風格,一覽盧宅可感受到盧家在清代顯赫一時的富裕。



  「吳宅」相較之下不若「盧宅」華麗,卻是日治時代末期典型的店家風格,寬敞明亮的騎樓和頂端飾有巴洛克味道的女兒牆,不但採光佳又兼俱設計巧思,值得各您細細賞析。



  距吳宅不遠的「新長興樹記」興建於民國十年,曾是經營南北貨的店舖,正面門聯以木雕為主,立面飾文採「鑲嵌榫法」鏤刻綴鑲極為精緻典雅,其臨街立面外西而內部則為中國樓閣格局頗令人玩味,是現今老街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。



  「慶元宮」乃開蘭第一古廟,據說興建於嘉慶元年(1796年),也因此而命名為「慶元宮」,廟門朝東面向海面,廟中主祀媽祖,意味著佑護渡海來台的子民。於民國36年「228事件」中,當時宜蘭居民郭章垣、蘇耀邦等七人在慶元宮前慘遭槍決,慶元宮見證了這段歷史的傷痛,往事已匆匆成煙,而於今人追昔過往的悠悠懷思中,慶元宮三川殿雖歷經歲月塵沙的風化,仍保存早期石雕的古樸原貌,彌顯維護古蹟的珍貴。



  「街頭街尾土地公」南門福德祠對映著北門福德祠,成為和平街的守護神,祈望堵住和平街的財氣與繁華,可見當時和平街鼎盛榮景。



  頭城老街因民國13年的一場大水災淹沒了頭城港,再加上鐵公路交通發達後,商業中心轉移而逐漸沒落,流連一趟頭城老街,猶如閱歷了一頁開蘭滄桑史。放眼未來對於老街現今僅存的遺址是寶貴的文化資產,如何免除其被拆除的命運,而將這更完整地留給後世子孫,是宜蘭鄉民未來須努力的方向。



大概吧!!



參考資料
自己查的